首頁 概況 資訊 黨建 文化 產業 公告

《共生》讀后感

 TIME : 2020-08-14    瀏覽次數 : 11426    [    【關閉】     
×

《共生》這本書是陳春花教授深入中國本土企業進行了長達30年的跟蹤研究后撰寫的,提出繼金字塔形組織向學習型組織轉變之后,未來的組織模式將會朝著“共生型組織”進化。下面談談我對本書的讀書感悟。

環境變了

組織最初是為了實現統一的目標而將人進行聚合的群體集合方式,企業這個組織模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進行相適應的變化,從農業社會的家庭作業,到農場主的松散模式,到工業化流水線中的基本工具人、再到工業化后期的學習型組織、阿米巴組織等等,又到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共生型生態組織關系。組織管理關系的核心變化原因是環境發生了改變,人的選擇空間更多了。共生型生態組織,更貼合實際情況,所以這樣的企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,例如我們熟悉的華為、小米、騰訊、阿里巴巴等企業都是平臺型生態企業。

人變了

員工和顧客都發生了改變。過去的員工會很珍惜找到的工作,但當下90后的員工,會因為各種原因,例如受不了領導的批評而任性地換工作,他們認為一個好的工作環境,會讓員工對企業更加有歸屬感。員工對企業除了過去物質上的訴求外,精神上的需求在加大,對精神的追求越來多。顧客也在發生變化,顧客的需求也隨著環境不斷在改變,過去我們滿足功能,性能穩定就是好的產品,現在的顧客追求的是高顏值、好體驗,有趣、好玩才是王道,這要求經營者從產品思維到運營思維轉變。當下,需要激發員工積極性,調動顧客參與產品,協同合作伙伴一起創造價值,這樣的企業才有機會在市場中更好地生存。

管理方式變了

過去競爭環境簡單,客戶訴求清晰,我們的管理核心就是圍繞滿足顧客訴求,搭建配套管理體系,通過流程管控、項目管控的方式,實現管理目標。而現在隨著競爭環境復雜,客戶訴求多變,通過管控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競爭,書中告訴我們,管理模式需要從管控者向管理者“無我”的模式轉變,從事無巨細管控方案者轉換到引領陪伴、協同管理,也就是協助賦能的領導角色。

未來的方向是什么?

書中說今天非常多的企業沒有機會,很大的原因是它自我保護得太重,沒有把自己打開去和別人合作。給出具體的認知路徑是:首先,將共生作為底層信仰;然后,以顧客訴求作為企業價值思考出發點;其次,關注技術帶來的變化,由技術帶來底層協同、協議;最后,管理者轉向無我領導,從管控型轉向教練型。

接下來的行動

共生,就是要打開企業,和更多的人鏈接,如顧客、員工、合作伙伴等。這些人和我們的關系是一起成長,一起創造新的價值。在接下來的行動中,我們需要在部門內部,由之前的管控型領導模式轉換到協助賦能型管理模式,對公司業務內部的業務客戶多進行溝通傾聽,換位思考,平衡好業務訴求與實際效益的關系。對于我們合作伙伴、供應商等相關方,需要更多的溝通維護,共同為企業提效。

文/ 楊浩隆


精品无码人妻99黄桃视频